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 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技能、数学能力、个性品质七个方面.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加强操作,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让学生处于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 如在教“认识长方体” 时,我让学生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从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又如在教“11~20以内各数认识”时,让学生摆小棒,怎样一眼就使人看出是12根.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是1个十,拿出1捆和2根使人一眼就看出是12根. 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感悟出学习的方法,轻松获取新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单纯的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而且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愉快”. 因此,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创设适合学生情境,??思だ???那笾?????妓?墙?兄鞫?奶骄炕疃?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学校有两块草地,一块是三角形,底是6米,高是4米. 另一块是平行四边形,底是3米,高是4米. 小明和小军为了这两块地的大小争了起来,小明说三角形草地的面积大,小军说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大. 到底这两块草地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们听了跃跃欲试,大大激发了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质疑问难、大胆猜想,有的用画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草地与平行四边形草地面积一样大;有的用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营造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学生具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他们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结论的概括、知识的建构这一过程,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四、手段多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手段多样可以分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和课堂练习的多样.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变“苦学”为“乐学”,如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进行课堂教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展示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